欢迎登录特产在线
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农产资讯
专家:粮食“七连增”有偶然性 产粮应重视水利
发布日期:2011-03-03 21:42:24 来源: 中国新闻网 编辑:tczx 浏览次数:(6685434)

  中新社北京3月3日电 (记者 郭金超)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杨剑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中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的“七连增”,但这种增长的基础非常脆弱,有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,粮食实现继续增产需重视水利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。

  据中国农业部数据显示,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达10928亿斤,比上年增加312亿斤,增长2.9%,这意味着,从2004年到2010年,中国粮食生产历史性的实现了连续七年增长。

  “为了实现粮食的‘七连增’,我们也牺牲了其它作物的生产,粮食作物挤占了其他作物,如大豆、油菜的种植面积”,杨剑波对粮食生产“七连增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表示,这种增长的基础很脆弱,同时大蒜、绿豆等种植面积的减少,造成市场供需的比例失调,使游资热炒小宗农产品也成为可能。

  杨剑波说,“七连增”中也有老天帮忙的成分,目前中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薄弱,许多地方的灌溉还在吃历史的“老本”,有些农田的灌溉还在依靠上世纪50年代的水利设施。在因受全球变暖影响,极端气候频发的今天,这显然不能满足农田灌溉需求。

  杨剑波表示,今年“中央一号”文件聚焦农田水利建设对中国的粮食增产是一个利好信息,意味着中国正加大力度挖掘粮食增产的内生要素。

  “农业科技也非常重要,可以说是第一要素。种粮的措施是否妥当,重大疫病能否防治,直接关系到粮食的增产增收。”杨剑波说。

  对于今年粮食能否继续增产,杨剑波表示,目前还不能够下结论,粮食生长后期的气象因素难以预料。同时他指出,实现“八连增”要十分注意加强当前作物的后期管理,要抓好秋季作物的生产。

特产在线微信二维码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为好友